C主播首页 > 熊猫

熊猫王思聪,被旗下主播当众讨薪

来源:2016-10-19 08:06:45编辑:时尚阳光网小编

【导读】:王思聪,千亿富豪家的阔少,自带光环,一个既干过网红又干过网红的人!
除了高调干网红、打嘴炮,“国民老公”王思聪这几年来把网红游戏一步步玩成了资本游戏,成立IG电竞俱乐部,还开办了熊猫直播平台,并投资了一堆泛娱乐公司。近日金鹰电竞体育盛典举行,王思聪获杰出贡献奖。
不过典礼现场,却被自家直播平台主播当众讨薪,尴尬了word哥……

千亿阔少遭遇讨薪

15日,2016金鹰电竞体育盛典在长沙举行,“国民老公”王思聪王思聪获得2016GEC电竞杰出贡献奖。当天画风格外沉稳的国民老公被记者问到熊猫直播如何攻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时,他回答:“就是我!是我天才一样的智商。”

王思聪

话音刚落,会场上,熊猫平台直播一女主播“讨薪”提问:“很多主播的工资被拖欠,你有关注到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王思聪一脸蒙圈,只能一个大写加粗下划线尴尬表示:“我没有关注……”

有网友调侃,天才的智商用来算工钱还是欠点火候。不过万达太子被主播讨薪,实在是稀奇,按说国民老公家一不缺钱,二讲面子,怎么会拖欠主播工资呢?

这种八卦,王小红怎么会错过,在熊猫tv的贴吧,小红似乎看到了苗头,各种吐槽的帖子真不少。

1.熊猫小主吐槽工资拖欠

在这段自述中,女主播说:“熊猫直播平台不是说不拖欠工资吗?......那些没签约的小主播,能拖就拖?”

2.礼物收益蒸发:

3.还有一波收益拖欠:

4.网友辟谣称财务系统升级

5.不乏消极网友表示失望

注明一下:以上这些来自熊猫TV的贴吧,小红只负责传递信息,供大家参考,不能证明说法的真实性,有啥问题,国民老公别来找小红!

欠薪或是行业现象?

熊猫TV由王思聪在2015年创立,以游戏直播为主,并迅速扩展到娱乐、户外等等领域。随后王思聪大手笔,挖来一大波妖娆主播,包括PDD、若风、韩国天后尹素婉等,吸引了不少眼球。

这么牛逼的背景,为啥还传出欠薪八卦。王小红继续深挖,结果发现,欠薪或许真的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很多平台都有类似传闻。

平台是否欠薪,经纪公会最清楚不过了,王小红了解到,主播公会与直播平台一直相爱相杀,而平台整体又占据着相对强势地位,有些行为让公会也颇感无奈。

接受采访的A公会负责人就说:“所谓拖欠,一般有底薪的平台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这些底薪实际是平台垫付的,成本不小。”

“最长的时候有拖欠过两个月,但里面也很复杂,比如因为没有播满一个月,或者没有播满时长,比如说要开发票啊,要走财务啊,公对公转账什么的,就比较麻烦,可能拖的时间比较长。”

他无奈说到:“有的时候我们公会都要垫钱,因为主播不觉得是平台拖欠工资,以为是我们不给她们钱。”

B公会的负责人也是吐槽满满:“公会是很被动的,看起来流水很高,但是实质上非常被动,就像包工头,如果平台不给钱,就只能自己垫钱来维持信誉。

他甚至举例说,某L字母开头的平台名气很差的,整个行业的都知道他们欠钱很厉害。

“可能头一个月会给到你公司开很高把人气吸引进去,但是可能真的播得好,就会给你第一个月,但是呢,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就不一定会给你了,基本上是他们高薪骗进去,只发一点点,发个三四千这样子。”

另外一位公会负责人表示,根据平台大小不同,借款和提成机制也有差异。大平台相对强势,平台提成会比较多,小平台则用高奖励来吸引优质主播;小平台更加重视主播和公会,但同样的,你能够得到的流量和曝光度也会比较少;大平台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流量,但是对于主播没有那么重视。

这一番采访下来,小红发现,拖欠似乎已是个普遍现象,虽然大家都不容易,平台运营成本也高,但欠薪总归是不对。

另外一个角度看拖欠

今年被称为直播元年,各路资本都在纷纷涌入,行业的投融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熊猫TV也是刚刚完成融资,按说是个不差钱的行业。

业内专家跟王小红分析说,“一般而言,中小平台欠薪还比较好理解,像熊猫这种知名平台被投诉拖欠,也许问题出在别处。”

除了常规的“平台融资困难,经纪公会克扣”这些比较好理解的原因,他还认为:直播平台对于明星级主播依赖性过强,可能成为资金链上的痛点。

该专家向小红透露:“现在直播平台基本上80%的流量都需要依靠20%的大主播,这导致直播平台不得不花高价签约当红主播。”

各大平台的内容采购大部分的预算,集中在这些明星级主播身上,他们拥有巨大的粉丝群体,签约大主播更快捷更方便,也能迅速为平台导入流量。

2014年10月,著名电子竞技选手草莓,签约战旗TV的年薪是500万元;
今年,虎牙直播签下知名游戏女主播Miss,价格则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亿元。

根据业内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单个顶级主播的签约费是2000万元左右,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翻翻,达到了4000万元。

该专家称:“直播市场同质化严重,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主播‘吸粉’能力远超过平台‘吸粉’能力,主播成为直播平台重要的资产,优质主播更是各平台竞相争夺的对象,砸重金吸引人气主播跳槽事件频出。”

面对持续火热的流量争夺,平台的重心基本都放在签约大主播,制作大型综艺或者巨额推广上,大量小主播,既没有资源扶持,也没有话语权,在平台面前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平台能拖就拖了”。

无论是对于平台之间的竞争,还是主播间的竞争,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一旦平台出现资金链紧张,首当其冲就是小主播受影响”。

这或许是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